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能力模型
能力分类
省赛
全球总决赛
学习进度
中国总决赛
由于公式格式的限制,目前暂时以图片形式呈现整篇。后期如果处理好数学公式再对文章进行修改替换。
本篇文章实际完成时间为2020.5.17(周日)晚上11:00,本人当时正读高一。今天偶然间发现这篇存档,故发布到博客上进行记录保存。
下面是原文文档。
近日,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数列求和方法——并项求和法。而在其中,我窥视到了函数周期性的应用。
并项求和法:即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中,两两结合求解,则称之为并项求和.形如an=(-1)的n次幂乘以f(n)类型.
首先,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例题。
例1:已知数列-1,4,-7,10,…,(−1)n × (3n−2),求其前n项和Sn.
剖析:在解题时,很多同学容易忽视掉第一步,但恰恰是第一步向我们印证了数列中的“周期性”应用。并且,它反映了一个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严谨性
下面,我们再来深刻的探讨这道题背后的故事。
- 问题一:第一步目的为何?
“当k为奇数时”是前提条件,也是在暗示我们ak + ak + 1是从a1算起的连续的两个数;
“ak + ak + 1”是说明每一组数是由一个连续的奇数项和偶数项构成,且偶数项比奇数项大;
而最后“ak + ak + 1 = 3”则是每一组奇偶项之和皆为3。
也就是说,在题设这个数列中,每“两个项”为一个周期,每个周期和皆为3。
ak + ak + 1是指每个周期由相邻的奇数和偶数构成。
- 问题二:为什么先讨论偶数?另解又是怎样得来的?
上面我们已经说过,2个数为构成一个周期。
而完整的周期更便于我们计算,我们便以2n个数构成n个完整的周期。
简单说来,就是n=偶数时,有n/2个完整的周期,其中n/2也是一个整数
也就是说,我们在这里先分析偶数和另解都是为了简化解题的思路和过程,是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一种体现。
上面,我们选取了一个最典型的奇偶分组,而接下来,我们来看一道更具代表性的题目。
- Author:Koreyoshi
- URL:https://Koreyoshi1216.com/article/99ac40e6-c4e5-4575-9a5d-4e7dc2f615b0
- Copyright: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,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, adopt BY-NC-SA agreement.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