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总决赛
√
全球总决赛
√
学习进度
完成
省赛
√
能力分类
操作系统基础
能力模型
基本概念、原理和架构
OpenHarmony操作系统
OpenHarmony操作系统基础概述
OpenHarmony是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(OpenAtom Foundation)孵化及运营的开源项目,目标是面向全场景、全连接、全智能时代,基于开源的方式,搭建一个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系统的框架和平台,促进万物互联产业的繁荣发展。
技术架构
OpenHarmony整体遵从分层设计,从下向上依次为:内核层、系统服务层、框架层和应用层。系统功能按照“系统 > 子系统 > 组件”逐级展开,在多设备部署场景下,支持根据实际需求裁剪某些非必要的组件。OpenHarmony技术架构如下所示:

内核层
- 内核子系统:采用多内核(Linux内核或者LiteOS)设计,支持针对不同资源受限设备选用适合的OS内核。内核抽象层(KAL,Kernel Abstract Layer)通过屏蔽多内核差异,对上层提供基础的内核能力,包括进程/线程管理、内存管理、文件系统、网络管理和外设管理等。
- 驱动子系统:驱动框架(HDF)是系统硬件生态开放的基础,提供统一外设访问能力和驱动开发、管理框架。
系统服务层
系统服务层是OpenHarmony的核心能力集合,通过框架层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。该层包含以下几个部分:
- 系统基本能力子系统集:为分布式应用在多设备上的运行、调度、迁移等操作提供了基础能力,由分布式软总线、分布式数据管理、分布式任务调度、公共基础库、多模输入、图形、安全、AI等子系统组成。
- 基础软件服务子系统集:提供公共的、通用的软件服务,由事件通知、电话、多媒体、DFX(Design For X) 等子系统组成。
- 增强软件服务子系统集:提供针对不同设备的、差异化的能力增强型软件服务,由智慧屏专有业务、穿戴专有业务、IoT专有业务等子系统组成。
- 硬件服务子系统集:提供硬件服务,由位置服务、用户IAM、穿戴专有硬件服务、IoT专有硬件服务等子系统组成。
根据不同设备形态的部署环境,基础软件服务子系统集、增强软件服务子系统集、硬件服务子系统集内部可以按子系统粒度裁剪,每个子系统内部又可以按功能粒度裁剪。
框架层
框架层为应用开发提供了C/C++/JS等多语言的用户程序框架和Ability框架,适用于JS语言的ArkUI框架,以及各种软硬件服务对外开放的多语言框架API。根据系统的组件化裁剪程度,设备支持的API也会有所不同。
应用层
应用层包括系统应用和第三方非系统应用。应用由一个或多个FA(Feature Ability)或PA(Particle Ability)组成。其中,FA有UI界面,提供与用户交互的能力;而PA无UI界面,提供后台运行任务的能力以及统一的数据访问抽象。基于FA/PA开发的应用,能够实现特定的业务功能,支持跨设备调度与分发,为用户提供一致、高效的应用体验。
技术特性
硬件互助,资源共享
- 分布式软总线
分布式软总线是多设备终端的统一基座,为设备间的无缝互联提供了统一的分布式通信能力,能够快速发现并连接设备,高效地传输任务和数据。
- 分布式数据管理
分布式数据管理基于分布式软总线,实现了应用程序数据和用户数据的分布式管理。用户数据不再与单一物理设备绑定,业务逻辑与数据存储分离,应用跨设备运行时数据无缝衔接,为打造一致、流畅的用户体验创造了基础条件。
- 分布式任务调度
分布式任务调度基于分布式软总线、分布式数据管理、分布式Profile等技术特性,构建统一的分布式服务管理(发现、同步、注册、调用)机制,支持对跨设备的应用进行远程启动、远程调用、绑定/解绑、以及迁移等操作,能够根据不同设备的能力、位置、业务运行状态、资源使用情况并结合用户的习惯和意图,选择最合适的设备运行分布式任务。
- 设备虚拟化
分布式设备虚拟化平台可以实现不同设备的资源融合、设备管理、数据处理,将周边设备作为手机能力的延伸,共同形成一个超级虚拟终端。
一次开发,多端部署
OpenHarmony提供用户程序框架、Ability框架以及UI框架,能够保证开发的应用在多终端运行时保证一致性。一次开发、多端部署。
多终端软件平台API具备一致性,确保用户程序的运行兼容性。
- 支持在开发过程中预览终端的能力适配情况(CPU/内存/外设/软件资源等)。
- 支持根据用户程序与软件平台的兼容性来调度用户呈现。
统一OS,弹性部署
OpenHarmony通过组件化和组件弹性化等设计方法,做到硬件资源的可大可小,在多种终端设备间,按需弹性部署,全面覆盖了ARM、RISC-V、x86等各种CPU,从百KiB到GiB级别的RAM。
系统类型(考点)
OpenHarmony支持如下几种系统类型:
- 轻量系统(mini system)
面向MCU类处理器例如Arm Cortex-M、RISC-V 32位的设备,硬件资源极其有限,支持的设备最小内存为128KiB,可以提供多种轻量级网络协议,轻量级的图形框架,以及丰富的IOT总线读写部件等。可支撑的产品如智能家居领域的连接类模组、传感器设备、穿戴类设备等。
- 小型系统(small system)
面向应用处理器例如Arm Cortex-A的设备,支持的设备最小内存为1MiB,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能力、标准的图形框架、视频编解码的多媒体能力。可支撑的产品如智能家居领域的IP Camera、电子猫眼、路由器以及智慧出行域的行车记录仪等。
- 标准系统(standard system)(考点)
面向应用处理器例如Arm Cortex-A的设备,支持的设备最小内存为128MiB,可以提供增强的交互能力、3D GPU以及硬件合成能力、更多控件以及动效更丰富的图形能力、完整的应用框架。可支撑的产品如高端的冰箱显示屏。
基本概念
- 子系统
OpenHarmony整体遵从分层设计,从下向上依次为:内核层、系统服务层、框架层和应用层。系统功能按照“系统 > 子系统 > 组件”逐级展开,在多设备部署场景下,支持根据实际需求裁剪某些非必要的组件。子系统是一个逻辑概念,它具体由对应的组件构成。
- 组件
对子系统的进一步拆分,可复用的软件单元,它包含源码、配置文件、资源文件和编译脚本;能独立构建,以二进制方式集成,具备独立验证能力的二进制单元。
以下为OpenHarmony中相关的子系统简介:
子系统 | 简 介 | 适用范围 |
内核 | 支持适用于嵌入式设备及资源受限设备,具有小体积、高性能、低功耗等特征的LiteOS内核;支持基于linux kernel演进的适用于标准系统的linux内核。 | 小型系统标准系统 |
分布式文件 | 提供本地同步JS文件接口。 | 标准系统 |
图形 | 主要包括UI组件、布局、动画、字体、输入事件、窗口管理、渲染绘制等模块,构建基于轻量OS应用框架满足硬件资源较小的物联网设备或者构建基于标准OS的应用框架满足富设备(如平板和轻智能机等)的OpenHarmony系统应用开发。 | 所有系统 |
驱动 | OpenHarmony驱动子系统采用C面向对象编程模型构建,通过平台解耦、内核解耦,兼容不同内核,提供了归一化的驱动平台底座,旨在为开发者提供更精准、更高效的开发环境,力求做到一次开发,多系统部署。 | 所有系统 |
电源管理服务 | 电源管理服务子系统提供如下功能:重启系统;管理休眠运行锁;系统电源状态管理和查询;充电和电池状态查询和上报;显示亮灭屏状态管理,包括显示亮度调节。 | 标准系统 |
泛Sensor服务 | 泛Sensor中包含传感器和小器件,传感器用于侦测环境中所发生事件或变化,并将此消息发送至其他电子设备,小器件用于向外传递信号的设备,包括马达和LED灯,对开发者提供控制马达振动和LED灯开关的能力。 | 小型系统 |
多模输入 | OpenHarmony旨在为开发者提供NUI(Natural User Interface)的交互方式,有别于传统操作系统的输入,在OpenHarmony上,我们将多种维度的输入整合在一起,开发者可以借助应用程序框架、系统自带的UI组件或API接口轻松地实现具有多维、自然交互特点的应用程序。具体来说,多模输入子系统目前支持传统的输入交互方式,例如按键和触控。 | 标准系统 |
启动恢复 | 启动恢复负责在内核启动之后,应用启动之前的操作系统中间层的启动。并提供系统属性查询、修改及设备恢复出厂设置的功能。 | 所有系统 |
升级服务 | 可支持OpenHarmony设备的OTA(Over The Air)升级。 | 标准系统 |
帐号 | 支持在端侧对接厂商云帐号应用,提供分布式帐号登录状态查询和更新的管理能力。 | 标准系统 |
编译构建 | 编译构建子系统提供了一个基于Gn和ninja的编译构建框架。 | 所有系统 |
测试 | 开发过程采用测试驱动开发模式,开发者基于系统新增特性可以通过开发者自己开发用例保证,对于系统已有特性的修改,也可通过修改项目中原有的测试用例保证,开发者测试旨在帮助开发者在开发阶段就能开发出高质量代码。 | 所有系统 |
数据管理 | 数据管理支持应用本地数据管理和分布式数据管理:- 支持应用本地数据管理,包括轻量级偏好数据库,关系型数据库。- 支持分布式数据服务,为应用程序提供不同设备间数据库数据分布式的能力。 | 标准系统 |
语言编译运行时 | 语言运行时提供了JS、C/C++语言程序的编译、执行环境,提供支撑运行时的基础库,以及关联的API接口、编译器和配套工具。 | 所有系统 |
分布式任务调度 | 提供系统服务的启动、注册、查询及管理能力。 | 所有系统 |
JS UI框架 | JS UI框架是OpenHarmony UI开发框架,支持类Web范式编程。 | 所有系统 |
媒体 | 提供音频、视频、相机等简单有效的媒体组件开发接口,使得应用开发者轻松使用系统的多媒体资源。 | 所有系统 |
事件通知 | 公共事件管理实现了订阅、退订、发布、接收公共事件(例如亮灭屏事件、USB插拔事件)的能力。 | 标准系统 |
杂散软件服务 | 提供设置时间的能力。 | 标准系统 |
包管理子系统 | 提供包安装、卸载、更新、查询等能力。 | 所有系统 |
电话服务 | 提供SIM卡、搜网、蜂窝数据、蜂窝通话、短彩信等蜂窝移动网络基础通信能力,可管理多类型通话和数据网络连接,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便捷一致的通信API。 | 标准系统 |
公共基础类库 | 公共基础库存放OpenHarmony通用的基础组件。这些基础组件可被OpenHarmony各业务子系统及上层应用所使用。 | 所有系统 |
研发工具链 | 提供设备连接调试器hdc;提供了性能跟踪能力和接口;提供了性能调优框架,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套性能调优平台,可以用来分析内存、性能等问题。 | 标准系统 |
分布式软总线 | 分布式软总线旨在为OpenHarmony系统提供跨进程或跨设备的通信能力,主要包含软总线和进程间通信两部分。其中,软总线为应用和系统提供近场设备间分布式通信的能力,提供不区分通信方式的设备发现,连接,组网和传输功能;而进程间通信则提供了对设备内或设备间无差别的进程间通信能力。 | 所有系统 |
XTS | XTS是OpenHarmony兼容性测试套件的集合,当前包括acts(application compatibility test suite)应用兼容性测试套,后续会拓展dcts(device compatibility test suite)设备兼容性测试套等。 | 所有系统 |
系统应用 | 系统应用提供了OpenHarmony标准版上的部分系统应用,如桌面、SystemUI、设置等应用,为开发者提供了构建标准版应用的具体实例,这些应用支持在所有标准版系统的设备上使用。 | 标准系统 |
DFX | DFX是OpenHarmony非功能属性能力,包含日志系统、应用和系统事件日志接口、事件日志订阅服务、故障信息生成采集等功能。 | 所有系统 |
全球化 | 当OpenHarmony设备或应用在全球不同区域使用时,系统和应用需要满足不同市场用户关于语言、文化习俗的需求。全球化子系统提供支持多语言、多文化的能力,包括资源管理能力和国际化能力。 | 所有系统 |
安全 | 安全子系统包括系统安全、数据安全、应用安全等模块,为OpenHarmony提供了保护系统和和用户数据的能力。安全子系统当前开源的功能,包括应用完整性保护、应用权限管理、设备认证、密钥管理服务。 | 所有系统 |
OpenHarmony系统启动流程(考点)
参考链接:‣
整机启动流程
启动子系统上下文结构

系统上电加载内核后,按照以下流程完成系统各个服务和应用的启动:
- 内核加载init进程,一般在bootloader启动内核时通过设置内核的cmdline来指定init的位置。
- init进程启动后,会挂载tmpfs,procfs,创建基本的dev设备节点,提供最基本的根文件系统。
- init也会启动ueventd监听内核热插拔设备事件,为这些设备创建dev设备节点。包括block设备各个分区设备都是通过此事件创建。
- init进程挂载block设备各个分区(system,vendor)后,开始扫描各个系统服务的init启动脚本,并拉起各个SA服务。
- samgr是各个SA的服务注册中心,每个SA启动时,都需要向samgr注册,每个SA会分配一个ID,应用可以通过该ID访问SA。
- foundation是一个特殊的SA服务进程,提供了用户程序管理框架及基础服务。由该进程负责应用的生命周期管理。
- 由于应用都需要加载JS的运行环境,涉及大量准备工作,因此appspawn作为应用的孵化器,在接收到foundation里的应用启动请求时,可以直接孵化出应用进程,减少应用启动时间。
启动子系统内部涉及以下组件:
- init启动引导组件
init启动引导组件对应的进程为init进程,是内核完成初始化后启动的第一个用户态进程。init进程启动之后,读取init.cfg配置文件,根据解析结果,执行相应命令(见job解析接口说明)并依次启动各关键系统服务进程,在启动系统服务进程的同时设置其对应权限。
- ueventd启动引导组件
ueventd负责监听内核设备驱动插拔的netlink事件,根据事件类型动态管理相应设备的dev节点。
- appspawn应用孵化组件
负责接收用户程序框架的命令孵化应用进程,设置新进程的权限,并调用应用程序框架的入口函数。
- bootstrap服务启动组件
提供了各服务和功能的启动入口标识。在SAMGR启动时,会调用bootstrap标识的入口函数,并启动系统服务。
应用冷启动
应用冷启动过程大致可分成以下五个阶段:应用进程创建&初始化、Application&Ability初始化、Ability/AbilityStage生命周期、加载绘制首页、网络数据二次刷新,如下图:

- 应用进程创建&初始化阶段:该阶段主要是系统完成应用进程的创建以及初始化的过程,包含了启动页图标(startWindowIcon)的解码。
- Application&Ability初始化:该阶段主要是资源加载、虚拟机创建、Application&Ability相关对象的创建与初始化、依赖模块的加载等。
- Ability/AbilityStage生命周期:该阶段主要是AbilityStage/Ability的启动生命周期,执行相应的生命周期回调。
- 加载绘制首页:该阶段主要是加载首页内容、测量布局、刷新组件并绘制。
- 网络数据二次刷新:该阶段主要是应用根据业务需要对网络数据进行请求、处理、二次刷新。
例题
2.[单选题]
OpenHarmony的标准系统支持的设备最小内存是;
A: 256MB
B: 128MB
C: 1MB
D: 512MB
正确答案:B
答案解析:暂无
1.[多选题]
OpenHarmony支持的操作系统内核包括:
A: LiteOS-M
B: Linux
c: LiteOS-A
D: UniProton
正确答案:ABC
答案解析:暂无
27.[单选题]
在OpenHarmony源码中third_party/cmsis/CMSIS/RTOS2存放了CMSIS RTOS 2.0 API接口。在轻量系统架构中CMSIS属于哪一层架构?
A: 基础内核
B: KAL内核抽象层
C: 拓展模块
D: 硬件架构
正确答案:B
答案解析:在 OpenHarmony 轻量系统架构中,KAL 内核抽象层的作用就是对底层内核进行抽象和封装,提供统一的接口给上层应用使用。而 CMSIS 所起到的作用与 KAL 内核抽象层的功能相符合,都是为了实现对内核相关功能的抽象和标准化接口的提供。
14.[多选题]——无原文
OpenHarmony系统内核通过哪些组件对上层提供的基础内核能力:
A:系统调用接口
B:KAL接口
C:HAL接口
D:OSAL接口
正确答案:AB
答案解析:暂无
16.[单选题]——未找到
在OpenHarmony系统启动过程中,可以让函数在阶段4执行的宏名称是
A: SYS_SERVICE_INIT( )
B: SYS_RUN( )
C: APP_FEATURE_INIT( )
D: APP_SERVICE_INIT( )
正确答案:B
答案解析:暂无
子系统
OpenHarmony分布式子系统
例题
9.[判断题]
OpenHarmony系统的分布式子系统包含“分布式硬件子系统”
A:正确
B:错误
正确答案:A
答案解析:暂无
13.[判断题]
OpenHarmony系统的分布式子系统包含“分布式驱动子系统”
A:错误
B:正确
正确答案:A
答案解析:OpenHarmony系统的分布式子系统包含“驱动子系统”、“分布式数据管理子系统”、“分布式硬件子系统”、“分布式软总线子系统”。
24[判断题]
OpenHarmony系统的分布式子系统包含“分布式软总线子系统”
A:错误
B:正确
正确答案:B
答案解析:暂无